KJ-2000 (NATO reporting name: Mainring) is a Chinese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 comprising domestically designed electronics and radars installed on a modified Ilyushin IL-76 airframe.
近日,网上接连曝光了以运-9飞机平台为基础研制的ZDK-03出口型预警机和国产二代预警机的图片,一般来说,中国研制的第一代预警机为空警-200和空警-2000预警机,第二代预警机包括出口型ZDK-03预警机和自用的新一代中型预警机。
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闫嘉琪)中央电视台《今日关注》节目19日邀请军事专家杜文龙和李莉谈中国预警机话题。李莉透露,中国空警-2000预警机的“大圆盘”里装有3座相控阵雷达。杜文龙认为“中国预警机比美国的E-3C整整领先一代”的说法从技术体制看是准确的,但我国预警机实战使用尚为空白,需要通过训练和实战行动,使它更接近实用化。
中国空警2000和空警-200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是世界上看的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中,更是超过了世界最先进预警机的主流机型——美国的E-3C。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继美国、瑞典、以色列之后,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
为什么采用“大圆盘”的空警2000能成为世界上看的最远的预警机呢?李莉认为,这个问题更多的体现的是技术体制。严格意义上说,我们预警机的规模、作战使用经验、研发技术,显然与美国等国家无法相比,但是从技术体制方面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越晚出现的技术装备,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美国的E-3预警机已经面世30多年了,而我们的预警机采用了现代先进的雷达技术。
从外形看,美国E-3预警机的“大圆盘”与我国的空警-2000很像,但里边装备的雷达设备不一样。E-3的“圆盘”内装备的是单片雷达,因此它的“圆盘”需要不断地转动,这样雷达转向哪个方向,雷达才能对哪个方向进行探测。但我们的空警-2000是由三座雷达组成,三个雷达之间呈三角形状拼接在一起,这样,空警-2000的“圆盘”不需要转动,就可以实时扫描各个方向。E-3等早期研制的雷达存在电力、机械损耗,但空警-2000没有这个问题。此外,早先的雷达是脉冲多普勒雷达,空警-2000则采用相控阵雷达,扫描、定位的能力更为先进。
胡习温全到场 中国武器双杰各获奖500万
王小谟:所研预警机「世界第一」
中新网报道,中国自主研制的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飞机「创造出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九个第一」,是世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装之一,美国智库认为它们比美国E-3C和E-2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最多授予两人,设立13年来共有22人获奖,平均年龄逾80岁。昨日还颁授3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与国际科技合作奖,但象徵中国科研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3年来第9次空缺。
中国为对付F-22正在研制第三代反隐身预警机
中国预警机拥有9个世界第一 领先美军E-3一代
Boeing E-3 Sentry
” />
The Boeing E-3 Sentry is an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AWACS) developed by Boeing as the prime contractor. Derived from the Boeing 707, it provides all-weather surveillance, comman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and is u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USAF), NATO, Royal Air Force (RAF), French Air Force and Royal Saudi Air Force. The E-3 is distinguished by the distinctive rotating radar dome above the fuselage. Production ended in 1992 after 68 aircraft were built.
” />
Northrop Grumman E-2 Hawkeye
The Grumman E-2 Hawkeye is an American all-weather, aircraft carrier-capable tactical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EW) aircraft. This twin-turboprop aircraft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during the late 1950s and early 1960s by the Grumman Aircraft Company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vy as a replacement for the earlier E-1 Tracer, which was rapidly becoming obsolete.
日前,在北京开幕的“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图片展首次曝光了我军空警2000预警机的内部座舱和引导员工作的情况。总所周知,预警机造价高昂,不可能大量装备,为了保持对天空的不间断监视,需要每架飞机的续航时间较长,巡逻时间一般要求在4小时以上。
雷达、预警机、中国电科……自从50年前走上国防科研这条路,这些神秘的词汇就和王小谟紧密相连。
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中央,胡锦涛主席把大红的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证书交到王小谟手中。
台下掌声雷动。人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共和国“预警机之父”的崇高敬意。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预警机”
上世纪80年代,王小谟主动策划,与十几位老专家深入酝酿,希望自主研制预警机。
自主研制预警机,谈何容易?技术行不行?能力行不行?许多争论和质疑纷至沓来。
王小谟不顾各方质疑,详细整合十几年的研究基础,综合分析国内各方面的科研力量,最终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一边国际合作、一边自主研制预警机的漫漫航程。
“我们当然可以从国外买,省时省力,但是一旦战争真的爆发,国外只要卡住几个配件,我们买回来的预警机就用不了。中国一定得有自己的预警机!”王小谟说。
合作研制期间,王小谟受命担任预警机工程中方总设计师,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这是世界首创。同时,他坚决主张并且部署安排了国内同步研制,并做出了样机。当外方迫于国际压力单方面中止合同时,他部署安排的国内同步研制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做出了预警机样机。自力更生,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预警机呈现了雏形。
回首自主研制的这段漫长历程,王小谟说:“我们没有浪费一点时间。”
这数年中,研制团队突破了预警雷达研制最为关键的“两高一低”技术,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测试暗室和亚洲最大的热压罐。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我国的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美国政府智囊团“詹姆斯敦基金会”发表评论:中国采用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比美国的E-3C整整领先一代。
“预警机之父”的“雷达人生”
200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两型预警机带领的空中梯队以及地面雷达方阵首次公开亮相,令全世界雷达领域的同行为之惊叹。
看台上的王小谟流泪了。因为在这些成就与惊叹的背后,有他在雷达界半个世纪的付出与心血。
作为我国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50年来,王小谟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主持研制出多部世界先进的地面雷达,并引领我国实现了从地面雷达向空中预警指挥机的飞越,为推动我国国土防空网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仅如此,在王小谟自主创新精神的感染和培育下,我国雷达领域的一大批年轻专家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军事电子领域的中坚力量。
2010年,他主导研制的预警机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同时,他亲任出口型预警机总设计师,首次提出运八平台背负圆盘型天线罩的设想,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
随后,国产首架出口型预警机顺利交付,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年近七旬的王小谟在研制预警机的过程中曾在零上40摄氏度和零下30摄氏度的机舱熬过数月。在预警机研制的关键时期,他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雪上加霜的是,王小谟又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癌。
所有人都焦虑了,然而,病床上的王小谟却镇静从容,一边输液一边和设计师探讨交流研制问题,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像往常一样出现在试验现场。当压力与病魔同时来临,王小谟让人们看到了平静与坚定的力量。
谈起成绩,王小谟非常淡然,他不断提起的是,科学是现实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在预警机的研制过程中,如果没有数代军工电子人的不断探索和技术积累,没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和超前管理,中国预警机只能是“空中楼阁”。
科学家的精彩“票友”生活
游泳、登山、唱京剧、拉胡琴……枯燥严谨的工作之外,王小谟是一个懂得享受生命的人。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常常去体验生活带给他的精彩。
王小谟坦言,最喜欢梅兰芳的戏,尤其喜欢《宇宙锋》。大学时,他就是校京剧团团长、也是摩托队成员。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他把那京腔京韵唱得悠扬婉转,胡琴拉得如泣如诉。一曲《苏三起解》《杨门女将》,曲牌正宗、演奏老到,在那时而委婉悠扬、时而快板激昂的演奏中,我们再也找不到平日里奔波忙碌的王小谟,似乎坐在面前的是一位艺术家。
然而,这样的时刻并不多。他说:“我曾经有一个愿望,到70岁以后不再参与工作,找一帮喜欢京剧的人一起练练。看来只能80岁以后了!”
显然,他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王小谟仍坚持在科研一线,依旧拥有和年轻时一样爽朗的笑声,岁月没有侵蚀掉最初的快乐,反而更滋生出从容与豁达。
平时,只要没有外出开会或其他公务,他每天都坚持上班,每周都会到实验室与课题组年轻同志一起研究讨论技术问题,并检查课题进展。
他还在谋划祖国预警机未来发展的蓝图,还在为预警机事业发掘更多的“千里马”。因为他清醒地知道:“预警机的路还很长。搞装备的,国家的需求就是目标。”(记者顾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