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改革 | 学生体质 | 贫困地区 | 文明礼仪 | 教师工资
中小学教育改革:
============
现阶段中国中小学有极大的弊端。
学生负担太重,而且是毫无必要的过重。很多死记硬背的东西占去了中小学生太多的时间,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小学的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对社会他人的公德心,无论来自富裕或贫穷的家庭,每个学生都要具备:自尊,修养,公德,勇气。
要向西欧国家学习,彻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简除部分课程,减轻课程难度。
青少年视力体质:
============
视力:每三个月全体学生要检查视力,发现问题,马上联系校医采取各种补救措施。
体能:
大力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学生在任何一类体能指标超越者,高考加分,落后者,减分。
中国目前全国城市男子平均身高约1.71米
中国目前全国农村男子平均身高约1.66米
未来10年到2022年时,因为营养的大幅提高,我们力争达到
中国全国城市20岁青年男子平均身高约1.75米
中国全国农村20岁青年男子平均身高约1.69米
中国全国20岁青年男子平均身高约1.72米
中国全国20岁青年男子平均体重约66公斤
礼仪公德教育:
===========
早上好,你好,谢谢,不客气,再见,等等。
从小学到高中每天都要让学生站起来大声练习,习惯了就成了自然。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
==============
保障全国各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资金投入:
1。中央政府每年专项投入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数额
2。各地方政府每年专项投入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数额
3。 教育是全民的大事,上到国家主席,下到普通工薪人士,每人每月要额外交纳至少1%的国民教育税,即使每个月收入只有800元,也必须交 1%即 8元钱的国民教育税,高收入者的纳税比例自然要更高,比如,月收入达3000,交1.5%,月收入达4000,交2%,月收入达5000,交2.5%,等 等,具体的纳税比例,由专家科学讨论计算后确定。
假设目前全国还有5000万困苦儿童家庭,那么我们必须用上述的资金彻底解决他们的教育及生活困难。
中国青少年体质弱得触目惊心
骨生长质量差、力量耐力不足、肥胖近视高发……中国青少年目前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今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显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少年强则中国强,没有强健体魄何谈少年强?受访专家以及体育教师呼吁,要多管齐下增强孩子体质、“野蛮其体魄”刻不容缓!
同班同学刘欣原虽然每天学习时间也排得满满的,但作为学校排球队的队员,她放学后要参加排球训练,并从7岁开始坚持晚上跑步半小时。同是9岁,性格活泼的刘欣原身高达到了160厘米,足足比曾玮琪高了20厘米,“我很少生病,很长时间没去过医院了”。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2018/11/18/2018935.html
近年来“国学热”蓬勃兴起,从国学幼儿园到大学国学专业,再到成人国学培训班,形形色色的国学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由于业内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监管,良莠不齐的现状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国学教育形式大于内容,也有人觉得这是应试教育外的一种尝试。“‘德’比知识更重要。”对选择国学教育的伦伦一家人来说,这是他们最看重的点。
http://slide.news.sina.com.cn/z/slide_1_64237_291213.html#p=1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开始不爱招中国学生了
中国人有天赋,又勤奋,可是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开始不爱招中国学生了?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分析了原因。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有两件事再次引发了我对中国教育的担忧。
一个是,跟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谈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时,他说他们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究生了。
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他自己也是中国人,而是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可以,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表现都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大学有这个打算,我所在的耶鲁和其他大学,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决定完全停招中国学生,但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招。
a5xe8j0006142138378.jpg
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30名金融系毕业的博士中,来自中国的不少,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那个大学当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由于这些博士都毕业于顶尖金融院系,这一结果很让人失望,各学校投入的资源和教授精力那么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第二是,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软、Adobe、软银、花旗集团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这种级别的美国公司中似乎想不起一个中国人CEO。公司副总裁一级的印度人就更多了。
而且,不只是美国企业界里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反差这么大,在大学里也如此。比如,几年前美国主要商学院中,有12个在选拔招聘商学院院长,其中有10个给了印度裔聘书,没有一个给中国裔。尽管后来一些印度裔谢绝了,但这本身也反映出中国和印度之间在教育、文化上的差距。
中国人天赋好,又聪明勤奋,但为什么结果会如此令人失望,跟美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人差别那么大呢?
答案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另一方面是与中国文化鼓励“听话”“顺从”紧密相关,这些文化烙印实际上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包袱,走到哪里都无法丢掉,到哪里都吃亏。
先谈教育。
张三(匿名)出生于国内某大城市,高中毕业轻松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顶尖名校,等他到耶鲁读博士时,哪怕再难的数理经济模型对他来说都太容易。在我的博士生课堂上,他毫无疑问一直是最优秀的,即使在耶鲁这样的世界各地天才汇聚的地方,他的聪明才华照样遥遥领先。
可两年后的一天,正当他全力以赴深入做研究而且已经有出色成果的时候,张三找我私聊,说他在考虑是否退学回国去做PE投资基金,因为他父母好友愿意出资5000万美元由他去负责管理,机会难得。
我问他:“你的天赋如此出色,我一直认为你最有希望出类拔萃,出一流学术成就。告诉我,你是否真的对学术研究、学术生涯有兴趣、有激情?”
多年的经历让我清楚,一个人如果对他从事的工作没兴趣、无激情,尤其当他做的是学术研究时,那么,要他做好、要他做出别人想不到的创造性成绩,那等于是赶鸭子上架,难!每天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只会是应付,不会钻进去的,那样他自己也会痛苦、很累。
张三回答说:“对学术研究谈不上有兴趣。我可以做,也可以写学术论文,但这不是我的兴趣与激情所在。”这下好了,我跟同事原来期许厚望的博士生,对我们的专业也就是如此。我接着问他:“那你为什么要申请金融博士研究生呢?”他的回答不奇怪:“因为父母要我这样做,而且看到其他同学都这样做。”
很多年来教过的中国学生中,真正因为自己喜欢而研读经济学、金融学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和安排。
既然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真实的兴趣而为,出现上面我们谈到的,那么多读金融博士、经济学博士的中国学生最后在职场上表现一般甚至较差,就不足为奇。赶鸭子也许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我见过的很多父母可能从来没有问过,更没有想过“什么是最好的学校”“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学过优化理论的人都知道,“好”“不好”“较好”“最好”这些价值判断都只能是相对的,必须首先搞清楚的是“相对于谁”“相对于什么”,因为不存在没有度量指标、没有参照系的“好”和“最好”。
很多人往往是根据父母自己认为“好”的标准去选择“最好”的学校和专业,等于让子女去过一种父母认为好但子女自己未必认为好的职业和生活。有时候,这实际上是迫使子女去实现父母自己没有能实现的专业梦。
有的人是随大流,去追求大家都认为最好的哈佛、耶鲁或者北大、清华。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哈佛耶鲁好、北大清华好”时,他们也说不上来。
好与不好,只有基于子女的个人兴趣、偏好、个性和天赋才有意义。否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赋与人才的浪费,结果只会是子女学习、工作没有热情,无精打采,每天因为在做自己没有感觉的学习或工作而特别累,而且会时常抱怨,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
在任何社会中,人才资源是各项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此,把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跟其专业尽量配置得一致,是整个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并没有兴趣但为了养家煳口又不得不做的事,而且每件工作都是由那些并没有兴趣的人在做;在另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选择做自己有激情的事情,而且每份工作都是由对其有兴趣的人在做。那么,这两个社会中,哪个社会的整体幸福感更高、效率和创造力也更高呢?
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人和印度人的不同表现。
耶鲁校长理查德·莱文也曾提出学习的用途,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职业,而是追寻自己的价值。
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上一位任满20年耶鲁校长的还是1899年就任的亚瑟·哈德利(Arthur TwiningHadley)。
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那大学教育有什么用呢?
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中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在莱文看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这,才是莱文心目中耶鲁教育的目的。
正如《大学的观念》(《The Idea of aUniversity》)的作者约翰·纽曼(John Henry Newman)所说:“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教育能让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职业和做人。
下面这个故事很流行:一家硅谷公司招来三个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美国实习生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一到下班立马走人。他对一些问题尽管一知半解但也能侃侃而谈,一分钟可以讲完的问题,能讲五分钟。中国实习生很努力,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爱多说话。
印度实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实习生精细,但也不差。虽然讲话带有口音,但最爱发问,擅长表达自己。在实习期间,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是,最后人们最能记住的是那位印度学生。
这个故事当然是中国人喜欢讲的,因为中国人看重“硬本事”、看轻“软本事”;按照这种我们熟悉的价值观,这个故事实际是想抬高中国人、贬低印度人,也包括贬低美国人,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因为我们这种看重“硬本事”的文化取向造就了中国人只能干苦力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硅谷和美国大学等领域成为领袖人物;也正因为美国和印度社会既看重“硬本事”也看重“软本事”,所以,反馈到文化和教育领域,就变成了不只是要强调数理化,也要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在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也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
比较极端的是,不少中国父母在子女好不容易到美国大学读书后,又偏偏要他们花大学四年学会计,这的确是“硬技术”,对找工作最便利。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实际上中国会计规则跟美国不完全相同,学完美国会计规则,到了国内还要补课才能做会计。而且像会计这种职业性这么强的专业,根本不需要到美国大学去花钱学四年,在国内的技校就可以学到,然后在国内考会计资格,那样既省钱又更实用。
这些朋友说,他们担心子女毕业后不好找工作,会计好找工作。如果是这样,国内技校不是更好吗?而且,退一步讲,如果只是为了找工作,麦当劳不是有很多工作机会吗?
实际上,这里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教育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为了职业,一是为了做人,尤其是为了做一个有意思、有趣味、有意义的人。职业培养是为了饭碗,而“做人”的教育是为了让人不只是职业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做人。
许多朋友一听到自己子女想学历史、文学、艺术,或者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就很生气,认为这些“软本事”没任何用,不便于找工作,等等。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软本事”恰恰是使一个人更加有意思、有趣味的基础。
世界需要有“硬本事”的人,但世界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人领导的。即使我们走出企业领导、政府领导阶层,在社会生活中,那些除了职业以外,还了解我们历史、社会、政治和经济是怎么来的人,也是更加有趣的人,同时,更可能是社会中的成功人士。
随着互联网资源的丰富膨胀,各类专业技术通过谷歌随时随地可以查到,获得“硬本事”的方式可以是技校、大学,也可以是通过上网就行。所以,“硬本事”的相对价值在降低。但,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对于软知识、软本事的需求比以前大增。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中国人不在“软本事”方面追赶美国和印度,我们可能只能继续以苦力活、以低利润活为主,而高利润、高收入的工作则继续由美国和印度人控制。
就每个人的生活而言,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应该强化通识教育,也是为了让自己能一辈子活到老幸福到老。通识教育不仅能让一个人增加“软本事”,而且还会让你接触了解各种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激发你方方面面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旦你对许多东西有好奇和兴趣后,一辈子中的不同时段总会有让你感兴趣、让你激动的追求和话题,不会过得枯燥,而会充实生命中每个阶段的生活内容,最大化一辈子的幸福感。
中国文化鼓励“听话”和“顺从”。
之所以中国人跟美国人、印度人的差别这么大,也当然跟中国文化鼓励“听话”“顺从”紧密相关。在中国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等周边的人都教你“乖乖听话”、听长辈的话。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比自己年长的,都要小声讲话,要顺从听话,不能挑战长者和权威的言论。
正因为从出生开始,二三十年之内,周边大多数人都比自己年长,都是自己必须要顺从听话的对象,所以,每个人在成长的二三十年里都会被驯化得乖乖的,没机会锻炼讲话辩论。长大后即使想学习辩论、学习作报告演讲技巧,也很难改变从小被迫养成的“听话不作声”习惯。
在中国,别人说“你的孩子好听话”是对你子女的表扬,父母也会因此而欣慰。而我在美国生活的30年里,从来没有听到美国人以这种话去夸奖人家孩子的,因为美国人会认为“听话”“顺从”是贬义,是没有个性的表现,因此,没有人愿意被这样评价的。
美国学校更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看,正因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现在我跟女儿讨论问题时,她们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话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不住脚。
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以后,不只是简单地听领导的话的机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开端。
当然,思辨对于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时候我也想,美国这个社会真的蛮有意思,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番高论。
我为啥移民?不想把娃留在都不排队的地
第一条是关于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的—— “她一定是把‘禁止下车’当成了平时看到的‘禁止大声喧哗’和‘禁止横穿马路’,所以就下车了。”
说句实话,这句评论说的现象很普遍,可以包括几乎我们所有人,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普遍不遵守规则呢?”
别急,第二条(关于宁波老虎伤人的)评论紧接着就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这样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如果你老老实实守规矩,反而会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如果你能通过各种手段绕过规则,反而能证明你能力强。因为在中国,如果你当遵纪守法的良民,那你的利益多数会受损,如果你当不守规矩的刁民,你会发现自己活得有滋有润。”
这段话,彻彻底底地道出了关于“我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的答案,那是因为我们——“不敢遵守规则!”
乍听起来这好象有点惊悚,但是扒开记忆、就以大家都有过的共同经历,拿“排队”这个最简单也最普遍的“规则”来说说我们为什么“不敢遵守规则”吧:
http://ca.creaders.net/2017/02/04/1782338.html
不识尊敬的一些人,在国外依然如此
所以说,当一个居于绝大多数不醒豁的民众,是不识尊敬的。口口声声自己是正能量,行为上却背道而驰。面对事物,只能跟帮唱人云亦云,喜欢附庸势力,一切按照领导旨意去做,不识好歹,奴性很强,平等和尊重的意识就会及其浅薄。
国人不懂得平等,喜欢要么趾高气昂要么卑躬屈膝,很难做到实质性的尊敬与和平共处。在国外华人圈子里,也少有人真正的懂得尊重,你的笑脸换来的会是冷脸;你低调了,她就高傲了,你越是和蔼忍让对待,反会招致看轻乃至鄙夷。
http://ca.creaders.net/2017/01/21/1776571.html
阿里巴巴回应”小马云”:这不是笑话 是沉重的现实
阿里回应全文如下:
网上关于“小马云”的各种信息,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不应该是一个笑话或者段子,“小马云”的背后是沉重的现实:我们社会还有那么多未脱贫人群,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让人深思和焦心。
相信每个参与转发的朋友的初心。解决一个孩子的教育费用生活费用不是很难的事情,但要解决千千万万的贫困儿童生活学习困难就需要唤醒更多的力量,为今天这个现实做更多系统的努力,给这成千上万留守儿童一个敞亮的未来。
其实这也是阿里巴巴和马云公益基金的责任和关注方向。我们会跟大家一起,尽心尽力,尝试摸索更有效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跟阿里巴巴本身做得多大,走得多远比起来,是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业和梦想。
这不是笑话,是沉重的现实。
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16/11/13/458802.html
班主任给学生拍的照片
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16/11/13/458728.html
可是我们的有些教育者怎能这样恬不知耻
11月2日下午,陕西绥德中学举办高三年级成人礼,而在当天上午,高三学生家长被召集开家长会,并由各班家长委员会出面收钱,称这个钱是给老师的“辛苦费”,当天大多数家长都交了钱。 对此,绥德中学校长王鹏喜称,学校对收费的事情毫不知情。绥德县教育局党总支书记霍亚利称,该行为明显违规,将安排人员调查,如查实将要求退钱。
当天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距教学楼百米外的校长办公室。绥德中学校长王鹏喜称,对收钱的事一无所知,并称学校现在根本不敢收费,平时双休日补课都没收过费。记者表示目睹了收钱过程,目前收钱还在进行,问及如此收费是否违规,王校长称:不懂这个。11月2日下午,绥德县教育局党总支书记霍亚利接受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此举明显存在问题,已开始着手调查。 “老师辛苦三年,大家应该意思意思”
http://comment.news.163.com/photoview_bbs/PHOT23E0N000100A.html
为人师表,表示该说些什么呢,真无奈~
现在的教育理念和部分老湿的素质堪忧!
现在 学校的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毒瘤。害的我们想要孩子的年轻人 都的合计合计教育费用的问题。上学各种补课 各种收费。上课不正经教 全靠补课 家长们还不敢吱声 打掉牙往肚子咽。真是苦不堪言。 真后悔 当年没考个老师当当。俩年买个60万的房子 像玩似的。 巡视组的各位青天大老爷 能巡视下 学校吗。 老师贪 比当官的贪更可恶。 大家顶下吧。
你妈了逼,退钱就行了?都是你们这些垃圾把教师队伍搞的乌烟瘴气的!应该开除
这种学校这样的老师再配上这样的家长就教出跑日本旅游偷人家马桶盖的东西来了,所以凡是皆有因果
还灵魂工程师呢,去他吗的